顶点笔趣阁 > 进击吧,晋阳公主 > 第7章 长孙家的小祖宗

第7章 长孙家的小祖宗


长孙无忌是立政殿的常客,没事就来和李二陛下喝酒唠嗑。他不仅是李二陛下的大舅哥,还是李二陛下的布衣之交,李二陛下还没起兵之前两人就经常混迹在一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日午后,长孙无忌正和李二陛下吃茶下棋,两人随心拉起家常,拉着拉着就聊起了长乐公主李丽质。

        长乐公主早在贞观八年就下嫁给了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长孙冲。婚后夫妻两人琴瑟和鸣,就在两年前,长乐公主还为赵国公府诞下嫡长孙,取名长孙延。

        本来这是件喜庆事儿,可问题偏偏就出在了这里:长乐公主自从生下麟儿后,身体不但久久无法恢复,还因此诱发了气疾,险些丧命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二陛下很担心女儿的身体,时常会让太医署的人前去长孙府中问诊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也很担心五姐的身体状况,正巧今日李二陛下又要派人送些补品去长孙府,明达便强烈要求也要跟着去看望五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回有舅舅带着,李二陛下还是很放心的,只叮嘱了几句便放明达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原本想带糯米团子一起去,可李二陛下说糯米团子太小了,怕出门吹了风,明达只好自己跟着长孙无忌出宫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孙无忌的赵国公府就在紧挨皇城左侧的崇仁坊,沿着启夏街只需走一个坊口便能到。出了宫门之后,明达不想再坐车,一定要拉着长孙无忌走路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孙无忌拗不过,于是打发家奴先回府通报,自己牵着小外甥女走路,顺便逛街。

        街边的大槐树下挤满了叫卖的小商贩,水沟旁卧着一堆骆驼,长长的脖子一动就会发出一串驼铃声,旁边的西域油篷车边围着几个金发碧眼的胡人,正用蹩脚的长安话叫卖商品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跑到油篷车前,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搜寻,一眼看中个“陶响球”。这是一种内部中空的陶瓷球,面上雕刻花纹,里面装有弹丸或石粒,摇动时会发出“沙沙”的声音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挑了两个响声儿大的叫福寿果给包了起来,长孙舅舅在后面赶忙付了串铜钱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孙舅舅真是个好舅舅啊!

        明达接着又挑了两个“摩罗”,就是一种用蜡制作的娃娃玩偶,有穿红袄系青纱裙儿的,有大胡子戴胡帽儿的,还有胖乎乎穿小褂扎两辫的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明达买好了东西,心满意足地拉起舅舅的手,一起回长孙府。

        长乐公主已经接到明达登府的消息,高兴地不得了,明达刚进门就被她抱进怀里,这一路上都不需要再使用自己的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长乐抱着明达又问这问那,从李二陛下开始,将尚未出阁的兄弟姐妹们都给问了个遍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挨个说了,长乐听完忽然就伤感起来,说她自从出降后就很少有机会再进宫,也没法让明达她们出宫来玩,以至于兄弟姐妹们之间彼此都生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说着,长乐公主抹起泪来,不一会儿就哭得梨花带雨,明达劝都劝不住。

        长乐不愧是大唐以美貌闻名的公主,就和她名字一样天生丽质,尤其是在低头蹙眉之间,可见得几分西子捧心的风韵,看到这情景总算是明白了,原本活泼开朗的长乐公主为什么会在得知两位兄长相继出事之后,便一夜之间溘然病逝。

        长乐抹了好长一段时间泪花,等情绪稍微转好,便叫人将长孙延抱出来让明达看看。

        保傅抱着个虎头娃娃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时日才刚入秋,尚存燥热之气,可长孙延头上包着软布帻巾,加了虎头帽,全身被包裹得严严实实,两只胳膊艰难得摆动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他这样不热吗?”明达咂舌。

        长乐担忧道:“延儿生下来就弱,今早变了天,我担心他冷,就给他多加了两件衣裳,万一着了凉可如何是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哎,这怕是没先着凉倒先捂出病来了。这个长孙延现在可是长孙家的头号“小祖宗”,是长乐拼了一条命才生出来的孩子。看这样子,长乐姐姐肯定舍不得和这个宝贝儿子分开。

        那要如何才能让长孙延也加入小学堂呢?

        明达开门见山,说起宫里开办小学堂的事,想邀请长孙延也进宫来一起学习。

        长乐果然一下子就紧张起来,非常担忧。她这宝个贝儿子自打出生以来还没有离开过她,要让长孙延进宫,长乐这心里可万万舍不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延儿舍不得离开我,我也舍不得离开他。他不像你们就住在宫里,让他每日进宫去,我怎么放心得了。再说阿郎给延儿请了好几个启蒙先生,在府里进学,还能图个方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长乐的话倒也没错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没再说什么,从包裹里拿了一个陶响球和摩罗递给长孙延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家伙很喜欢,乐呵呵地接了,又见包裹里还有,伸手便要来抢,明达连忙将包裹护住:“你不能再拿了,这两个是留给你牛牛小姨的,她比你还小一些,最喜欢玩这个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我可以和她一起玩,你叫她来我家玩呀!”

        长孙延眨巴着眼,亮晶晶地眼睛里写满了调皮捣蛋:“要不我去她家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见明达都不说话,长孙延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事,便转头扑进母亲怀里:“我要去找牛牛小姨玩,我要去找牛牛小姨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小孩子就是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,大家打打闹闹地玩着才开心,赵国公府里只有他一个小孩子,又被保护成这样,长孙延该有多孤单呀。

        长乐拗不过儿子,正左右为难,抬头见驸马长孙冲掀开帘子进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孙冲现任宗正少卿,因为有些才气,又是个淡泊名利的世家公子,因此还被人比作王羲之之子王献之,说他有子敬之风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孙冲已从父亲那里听说了小学堂的事情,刚才又在帘外听了半晌,他本就觉得长孙延在府里被宠得不像话,若能让儿子进宫上学兴许是件好事,再说这样也能让长乐安心养病。

        见有长孙驸马的支持,明达心头一喜,随即展开攻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五姐,五姐夫,我今日来不仅想请延儿进宫入学,还想从府里借一位司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想借哪位司教?”

        长孙夫妇都有些惊讶,虽然赵国公府养了不少才华横溢的门客,但两人一时也想不出是哪一位门客竟然能引起晋阳公主的注意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孙冲见明达不说话,以为她不好意思开口,便大方地道:“小姨看上了哪位先生只管说来,只要他本人愿意前往任教,长孙府绝不会拦着不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一言为定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一言为定!”

        明达见长孙冲已经应允,立即跳下胡床,在长乐面前鞠了个躬:“小学堂想聘请长乐公主来担任司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长孙夫妇均吃了一惊,长乐更加不可思议:“你是说,我?”

        明达很确定的点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长乐公主擅水墨丹青,在长安城里也是鼎鼎有名的。李二陛下曾经还特意送给她一块白玉辟雍砚,据说此砚通体晶莹温暖,即使是大冬天,里面的墨汁也不会凝固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此番邀请长乐,其原因还有三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则长乐作为小学堂司教,便可每日领职入宫,不必每次通报那么麻烦,也可借此机会见到李二陛下和众多兄弟姐妹;二来长乐每日顺路接送长孙延上下学,免去不少担忧;三来小学堂只有薛婕妤担任常驻司教确实忙不过来,正好长乐可以进来帮忙。

        有这三条原因在,长乐也没有拒绝的理由。

        长乐思考再三,又兼儿子闹着要去宫中找牛牛玩,如此便答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很高兴,能让长乐姐姐每日进宫走动走动,对她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呀。

        长乐作为司教自然也要收束脩六礼,可长孙延上学的束脩也要交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笔是一笔按照小学堂的规则分开算,于是明达伸手找长孙冲要钱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孙姐夫拍拍钱袋子,这才察觉自己好不容易攒下来买酒喝的孔方兄怕是早被人盯上咯。好在他生性淡泊,向来将金钱视作阿堵物,何况还是他儿子花钱媳妇儿收呢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    金秋十月,小学堂正式开学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吉殿内明达、城阳、高阳、牛牛、李欣、李象和长孙延热热闹闹围了一桌子,薛婕妤和长乐根据年龄大小和兴趣还好将众人分了组,又写了课表和教材分发给大家。

        马周因有公职在身,每周只能抽出两日来给大家讲故事。他口才好、学问多,天南地北的事情讲起来眉飞色舞,最受大家喜爱,连福寿果、橡碗子和葡萄儿他们也申请来听讲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学堂每日上午习完课后会有一段时间自习,这也是明达和薛婕妤商量好的,因为牛牛、李象和长孙延还小,薛婕妤得先给他们习完《蒙求》和《千字文》,大一些的孩子便可以自行看书,又不懂的地方再向长乐和薛婕妤请教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日阳光正好,明达正津津有味读着汉书,发现落了几卷食货志,于是准备回立政殿去取,刚跨出大吉殿,忽见墙边菱角窗外露出个脑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加快脚步,猫着腰绕过大门,见一人正站在墙角假山上,踮着脚朝大吉殿里张望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人提着个蛐蛐儿笼,一身华丽丽的衣服也被他弄得乱七八糟,长长的衣角还别在裤带里,湿漉漉的头发上粘着几根稻草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滕叔,你要进去瞧瞧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那人吓了一跳,脚下一滑,差点儿没从假山上摔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滕王李元婴是李渊的二十二子,今年不过十岁,李二陛下惜他年幼没让他支藩,而是放在弘文馆里和李治他们一起上学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家伙可是个出了名的纨绔王爷,在弘文馆里留下诸多骇人听闻的传说。

        据说有一次弘文馆的主簿颤巍巍地将厚厚一本“滕王殿下的光荣事迹”呈报给李二陛下时,李二陛下登时眼睛就瞪得像铜铃,将胡子吹得老高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李二陛下也没办法呀,谁叫李元婴是李渊留下来的小幺儿呢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没想到这个时候会在大吉殿门口遇见李元婴,算算时间,他这时本应该在弘文馆上课,看样子是逃课出来捉蛐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元婴醒了一把鼻子,抬起脏兮兮的脸蛋,一脸得不服气:“切,谁,谁说要进去的,我是路过,路过知道吗!本王可是弘文馆里的学子,现在要回去上课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啾——啾——

        李元婴话还没说完,提着的蛐蛐儿不合时宜地发出一阵啾啾声。

        气氛有点儿尴尬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元婴急忙将手上的蛐蛐笼往身后一藏,拿出了当小叔叔的气势,梗着脖子道:“你们这里面都是小孩子玩的,本王才不稀罕。再说了,本王忙得很,可没空和你们瞎闹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倒也是,滕叔什么时候有空再来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元婴哼哼唧唧了两声,擦擦鼻涕,提着蛐蛐儿笼一溜烟又不知道跑哪儿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远处,李元婴的保傅和侍卫们姗姗来迟,一群人沿着宫墙千呼万唤,恨不得能从石头缝里将他们的滕王殿下给翻找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忙着找书,匆匆回了立政殿。

        殿里空旷,只有几个值班的侍卫依然坚守岗位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一溜身,像鱼儿一般钻进了书房,这里是李二陛下经常来取用书籍的地方,又安静又明亮。

        屋内并排立着十来个高大的书架,明达按着卷号一路数过去,找到卷号后,一抬头便看见了那本食货志,可自己太矮,踮着脚也拿不到书。

        忽然,一只纤纤玉手伸过来将明达看中的那本书取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本是颜少监最新注解的汉书,上考典谟,旁究苍雅,非苟臆说,皆有援据。此注比之前那五家注得精妙许多,读起来也顺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女子话音轻柔,举手投足间有一股书卷气。

        明达抬头,见那女子不过才十五六岁,简简单单一身宫装,发髻轻挽,云鬓如雾,肤色白腻,容光照人,尤是眉间晕染着一朵梅花,气质极是典雅温婉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知道你,你就是新来的徐才人。”


  (https://www.ddbqgtxt.cc/chapter/86614845_17007085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t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txt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