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四娥 > 三娥的爱情

三娥的爱情


  这段时间以来一直以来,家里一直为四娥的事烦恼不已,而三娥却无暇顾及。

  三娥是家里的老三,却是最不受重视的女儿。

  对于一直想要儿子的父母来说,她的出生简直就是一个“坏消息”,再加上她从小就脾气暴躁,哭闹不止,令父母对她更是头疼,因而没有更多的心疼和宠爱。

  三娥自小就是一个男孩子的脾气,可能是父母一直盼望有一个儿子,而三娥就希望自己是那个“儿子”,潜移默化中模仿男孩子的行为,长大些竟然改不了。

  三娥不似两个姐姐爱学习,从小就和男孩子们玩在一起,“冲锋打仗”、下河捞鱼、上树掏鸟蛋,男孩子们干的事她一样也不会落下,唯有读书让她头疼。三娥不爱读书,父母倒是没意见了,十五岁的三娥一说不念书要回家务农,父母立马就答应了。家里缺劳力,也没钱,少一个人读书,多一个人干活对缓解家里的压力是再好不过的了。

  三娥十五岁辍学,十八岁那年国家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水田、旱地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到户,父母带着她们姐妹几个干劲十足。但是,家里还是很穷。

  离张家屯不到三里的地方,有一个化工厂,建厂十多年,有约千名工人,就是因为有这个厂,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周边的农户都将自家产的粮食、蔬菜等农产品拿到化工厂的生活区去卖。化工厂为方便职工购买,专门在厂职工活动中心旁辟出一大块空场地,周边的农户都有序地到那里卖农副产品,后来,这里逐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农贸市场。后来,四娥就是在这里支摊卖豆腐。

  三娥向来就不是一个安静本分的人,干完家里的活后,她时常骑着家里唯一的“除了铃铛不响,其它都响”的永久牌自行车到厂区周边转悠。有时坐在厂区门口看着工人上班、下班,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,她喜欢看着他们穿着的灰白工作服,有说有笑地上班、下班,不管是男的、女的、年轻的、上年纪的,他们的脸都不像父母以及村里人那样的黝黑,他们周身都透着一种“文气”。

  “文气”,其实三娥也说不清是一种什么“气”,但就是和村里人不同的气质,这种气质深深地吸引着三娥。

  “嘿!快看,那个小农民。”三娥在看他们,没想到他们也注意到她,其中一个女工人指着她叫道。

  三娥赶紧起身,推着自行车就跑。她知道,“农民”是工人骂人的话。这些工人来自五湖四海,在农民面前,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“优越感”,因为,他们是工人,他们摆脱了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辛苦耕作,他们“旱涝保收”每月都有不菲的工资。所以,他们看不上面色黑红、穿着土气的农民。在他们口中,“农民”就是土气、没文化、没品位的代名词。

  回到家的三娥很是憋屈,一进院门就将在院子里悠闲啄食的母鸡踢得飞起来。但她也无话可说,辍学是自己的决定,怨不得谁。要是早知道就好好读书,考上中专、技校,也就可以像大姐、二姐这样一毕业就能被分配到工厂当工人。

  一天,三娥的本家大爹来她家串门,在与三娥爹闲聊中透露到工厂要招临时工,三娥听见了连忙询问。

  三娥的大爹在村委会当综治委员。“工厂的化肥供不应求,工人三班倒都忙不过来,厂领导就找我们周边的几个村委会商量,要从我们几个村招一批年轻人去他们厂干临时工。”他接过三娥端来的茶水,略带炫耀地介绍。

  “大爹,您看我行吗?”三娥连忙说道。

  大爹看了三娥一眼,啜了一口茶说:“进厂都是干重活,你一个女娃娃能去干什么?再说,好像人家只招男工。”

  三娥爹连忙再递上一支纸烟,“大哥,这孩子要是也能让她干这临时工就太好了,你能帮就帮她嘛!”

  大爹看了看三娥爹,前些年,没少让三娥妈帮着缝制自家孩子的过年新衣。“好吧,我去找他们,只要招女工,我就一定给你争取。”

  一个月后,三娥如愿地进工厂干上了临时工,和她一同进厂的还有二十多名青年,多数是男青年,连上三娥一共七名女临时工,她们七人都被安排到编织袋车间。

  经过一个月的简单培训,他们都上岗了。三娥主要负责的是编织袋装袋和打包工作,这个工作主要是机器完成,三娥要操作打包机。

  整体来说,三娥是满意的,每月早班、中班、夜班轮流倒班,休息时还能帮家里干干农活,工作的八个小时虽然都是站着,腰、腿有些累,但完全能承受。更为重要的是她穿上了“仰慕”已久的工作服。

  发工资了,虽然他们临时工和正式工干一样的工作,甚至更重的工作,但他们的工资却只是正式工的一半,但谁让人家是正式的,而你只是临时的呢?因此,三娥还是很满意。

  让她更满意的是她能与“工人”们平等地交流了,他们虽然眼中还有那么一些轻视,但也不似以前那样居高临下。

  三娥是最快学会使用机器的临时工,一个月下来,她打的包又规整又快,连正式的老职工也比不上。因此,车间所有人对她都平添几分敬意。

  但,三娥却对另一个人更为敬佩。那是他们车间的副主任刘浩。进车间的第一天,就是刘浩给他们临时工安排岗位,并组织培训的。刘浩也亲自教过三娥打包机的启动、废料清除、障碍排查等工作。三娥被这个仅比她大不了几岁的“小师傅”深深吸引了。

  刘浩个子不高,上相不出众,但他的眼睛特别有神,尤其是在专注工作时。

  刘浩不像一般的工人,他对三娥他们这些临时工亲切、温和,和对正式工没什么区别,甚至更为照顾一些。

  而三娥本来就是一个男孩子的性情,率性、大胆,一个星期后就与刘浩熟络了。而刘浩也喜欢这个工作积极的临时工,他虽然是车间的副主任,但因为进厂晚、资历浅就当上了领导,车间里的很多正式工不服气。再加上他们编织袋车间是新组建的车间,原本化工厂是没有编织袋车间的,编织袋都是购买的,后来因为产能提高,编织袋需求急剧增加,厂领导觉得化工厂本身就有编织袋的生产原料,自己制造可以大大节约成本,所以才新组建这个车间。

  很多职工觉得编织袋车间比其他车间干净、噪音小,而且新组建的车间,个人晋升机会也比较多,所以想尽办法托人进了这个车间。

  所以说,编织袋车间也是个“关系户”车间,人难关,事难安排。而三娥他们这些临时工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,三娥是其中适应最快、最机灵的一个。都是年轻人,相处很融洽,更何况三娥就如男孩一般爽气。

  有规律的生活总是过得很快,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。三娥发现她越来越喜欢上班,特别是刘浩当班的日子,所以她有意无意总是调班和刘浩一起上班,就是连轴转她也不嫌累。

  “三娥,你要注意一下影响。”一天,同村的姐妹小红提醒她。小红是与她同期进厂的临时工。

  “影响,什么影响?”三娥停下手中的工作问。

  “知道的说你工作积极,求上进,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和刘副主任谈恋爱呢。”小红凑到三娥耳边说。

  三娥的脸刷地红了,她虽然平时大大咧咧,但却是个情感迟钝的女孩,感情方面从未开蒙。

  “去你的!谁积极?谁恋爱啊?”三娥锤了小红一下,打打闹闹就过去了。

  可一个人平静下来,三娥想“糟了,我好像真喜欢那小子了。”

  可是自己是“农民”,拔高一截也只是临时工,人家是工人,是吃国家粮的,有可能吗?


  (https://www.ddbqgtxt.cc/chapter/55626704_643412616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t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txt.cc